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无事不打扰 监管更精准(法治头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浙江“综合查一次”改革一线见闻

本报记者 亓玉昆 刘军国

2025年07月31日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以前是各敲各的锣,一个月不同单位分别来检查,今年各部门一起检查了一次,我们轻松多了。”7月24日,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店主王景峰正指挥工人打包玩具发往国外,“让经营户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扑在生意上,我们为这样的改革点赞!”王景峰道出了“综合查一次”改革带来的便利。

  今年3月以来,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各地积极探索联合检查、“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执法等创新做法,旨在有效提升检查的精准度,大幅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检查。

  这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成效如何?近日,记者来到浙江,探访“综合查一次”改革的基层实践。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压减重复检查

  “按照年初制定的检查计划,咱们今天去赛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联系市场监管、消防、环保等部门工作人员,准备一起开展检查。

  来到该公司,执法队员出示执法证件,亮出“行政行为码”。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圆圆拿着手机扫了一下二维码,检查内容、依据、在线评价等一目了然。

  杨圆圆说,早在检查前一周,企业就收到了“预告式检查”短信通知,明确告知检查时间、事项和材料清单,让企业能够充分准备。

  现场,各部门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市场监管部门核查特种设备、消防部门检查消防设施、环保部门检测治污设施。结果显示,企业各项指标基本达标,工作人员仅对个别细节问题现场指导,未作处罚。

  “企业是‘综合查一次’的受益者。”杨圆圆连连称赞,涉企检查流程、机制的持续优化,让企业从频繁的检查中解脱出来,更专心投入到生产经营中。

  “我们将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机制,不断创新‘预告式检查’等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优环境。”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副书记丁建方表示。

  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高频次检查……过去,各部门轮流检查,无论企业做得好不好,该走的流程、该做的检查一个不少,令企业头疼。

  明确检查事项清单、严控检查频次、实行计划任务统筹……现在,通过“综合查一次”改革,有效打破部门壁垒,让涉企检查从“各自为战”变为“协同作战”。

  “我们注重加强行政执法监管,督促执法机关坚持‘管住风险、无事不扰’,更大力度落实‘综合查一次’,压减重复或不必要的行政检查。”萧山区司法局副局长赵条娟表示,现在,涉企行政检查总量大幅下降,不仅企业可以轻装上阵,执法部门的效能也得到提高。

  远程监管等数字化手段,让执法监管更高效

  “过去,各监管部门‘九龙治水’、分头检查,今天刚送走市场监管部门,明天环保部门又来敲门。”在位于杭州市临平区的餐饮服务业聚集区烜赫大厦,一家烧烤店经营者对着过去记满检查日程的笔记本苦笑,“隔几天就检查一次,来一次就要准备一次材料。”

  更为苦恼的是,由于大厦建成已久,商家油烟排放不规范,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居民多次投诉,同样的问题,执法部门每接到一次投诉,就来检查一次,企业就要停下来配合整改。

  如今,再登上烜赫大厦楼顶,一眼就能看到几个连接着长长银灰色管道的“黑盒子”。管道口,风声呼呼作响,却闻不到油烟味。

  “油烟、颗粒物的实时浓度,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如果有店铺排放超标,就会有预警。”点开手机,临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委员洑喜一边展示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平台,一边介绍,执法队员无需到现场,就能全盘掌握辖区内每一家餐饮店铺的油烟排放情况,干扰少、效率高,企业省心受益。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浙江大力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线上监管等方式,构建以物联感知为基础的智慧监管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企业类别、检查记录、解码状态……走进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城市芯”联勤指挥中心,一块电子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种数据,辖区569家商铺的情况一目了然。

  此前,仓前街道梳理出了64项检查清单,并以清单为依据,安排检查人员上门对沿街店铺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执法队员对各个店铺进行“红、黄、绿”三级“综合执法评价码”赋码。赋码完成后,执法队员可通过“城市芯”系统电脑端查看沿街店铺风险等级,科学调整检查频次。

  “根据‘综合执法评价码’,我们会对不同赋码状态的店铺进行精准监管。如果‘黄码’‘红码’商户整改到位,我们会实时调整赋码,商户也可以通过小程序自主上报整改情况。”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这不仅能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等困扰商户经营的情况,还能有效调动起商户们自发整改的意愿。”

  萧山区打造“数字应急”平台,明确一批“非现场执法”适用违法行为;新昌县推出“立体智治”综合飞一次模式;嵊州市打造“云安企”远程监管平台……各地行政执法主体向科技借力,数据跑代替人工跑,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进一步减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干扰,让执法监管更高效。

  “统一高效、集成集约的数字化平台是我们行政执法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浙江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行政执法工作,探索开发更多自动监测、实时预警的非现场监管功能场景和监督模型,不断提升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智能化水平。

  不止于“少打扰”,更在于“强服务”“防风险”

  傍晚时分,杭州市拱墅区,武林夜市热闹起来。数百个摊位前,市民、游客前来品尝美食、购买文创、打卡市集活动。翻腾的热气与灯光交织,充满烟火气。

  作为日均客流量近10万人次的夜市,武林夜市以“一支队伍管执法”重构治理体系。市场监管等部门主动配合、高效协作,商户不再面对多头检查。同时,执法队员每周为5家代表性商户提供30分钟“政策宣导+合规‘体检’+需求对接”定制套餐,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检查更像‘体检’,不仅指出问题,还送来合规经营建议和普法手册,这种‘检查+服务’的模式让我们暖心又安心。”武林夜市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连忠深有感触。

  在金华永康市,某建设公司因扩大规模需要,需信贷资金支持。申请贷款过程中,该企业被发现存在失信行为,对贷款金额有影响。

  了解情况后,永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带着该公司信用修复所需的整改材料主动上门,现场帮助其在“信用中国”平台上提交了信用修复申请。该公司负责人王先生称,信用修复后,企业成功贷款700万元。

  这是执法部门柔性执法的一个缩影。对于检查结果,执法人员杜绝“以罚代管”“一罚了之”,而是通过发放告知书、提示函等,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信用修复政策,前置引导经营主体自觉防范并及时纠正违法行为,鼓励商户自查自纠。

  “规范涉企执法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现实需要,既不是放松监管,更不是纵容违法行为,而是刚柔并济,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实现执法监管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说。

  采访中,多地执法人员表示,涉企行政检查,在引导企业合法经营、预防纠正违法行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法律明确规定的检查,以及投诉举报、转办交办、数据监测的问题线索,确需检查的,一定要检查到位。同时,对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领域,该查的不但要查,而且要严格进行,推动“综合查一次”与“双随机、一公开”“一业一查”等检查方式有效衔接。

  “我们将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涉企行政检查‘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持续营造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浙江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27年,“综合查一次”机制更加健全,部门、层级、领域年度联合检查实施率力争达到80%以上,非现场检查占比逐年提高,现场检查总量持续下降。

  

  ■链接

  大力推进精准检查,防止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能合并实施行政检查的,不得重复检查;能联合实施行政检查的,不得多头检查;能通过书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方式监管的,不得入企实施现场检查。严控入企检查人员数量,优化“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推行简单事项“一表通查”。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31日 19 版)

(责编:彭静、彭晓玲)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