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镇食堂办了18年,越办越好。不但我们镇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来吃,外面单位的都想来‘搭伙’呢!”1月10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镇长王旻望着镇食堂那栋两层小楼这样告诉记者。
从原来的瓦房到如今的楼房,从原来只有三四人用餐到如今挤满了三四十号人,18年过去了,湾岭镇的政府食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而这,实际上是琼中各乡镇政府食堂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一个贫困县是如何在每个乡镇都配备了食堂并且一办就是18年?这些食堂又为何能屡屡打败餐馆酒楼,成为琼中各乡镇多次接待客人的首选?
“好吃,方便卫生!”“省去了好多应酬!”“为县里节约了很大一笔接待开支!”近日,记者走访了琼中几家乡镇食堂。虽然采访对象不同,但给出的答案大致是这几点。
干部———吃饭安心又开心
1月10日中午11时40分,位于湾岭镇镇政府办公大楼后的一栋两层楼房里,飘出了阵阵诱人的饭香。在这栋楼房的一楼,是湾岭镇政府的食堂。在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小厨房里,4位厨师正忙着洗菜,炒菜。
在小厨房隔壁的饭厅里,3张大圆桌已经排开,桌上的火锅正冒着热气。这3桌饭菜是为当天在镇政府开全镇治保会议的湾岭镇派出所人员准备的。
“我们开完会就直接来这里吃,方便又卫生。最重要是味道还很好!”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湾岭镇派出所教导员王家旺笑着告诉记者。
在担任湾岭镇镇长前,王旻曾经是琼中宾馆接待办的主任,对于这个镇里的小食堂到底能不能办下去,在来到镇里之前他还是打了个问号的。然而,在食堂吃了几个月后,王旻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食堂不但能够办得下去,还办得越来越好。
“主要是菜好吃,清淡健康,而且安全卫生。你看这里也有消毒柜,碗筷都是经过消毒的。”湾岭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王庆娟已经在这个食堂吃了15年的饭。
厨师———用心做菜,不断提高烹饪技术
“阿姨,我又回来吃饭啦。”1月10日中午,一位到湾岭镇办事的县政府工作人员走进厨房与正在忙碌的李春花热情地打着招呼。
李春花已经在湾岭镇食堂工作了18年,这个不大识字的苗族妇女已经接待过不少省里来的领导。
为什么食堂能够越办越好?朴实的李春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她只知道,在食堂工作,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