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爍壁
2025年11月24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近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落下帷幕。張展碩、於子迪等泳壇“后浪”奔涌,16歲的陳妤頡收獲短跑雙冠,15歲的鄒天一摘得男子花劍個人銀牌……回味全運會的精彩,有網友感嘆中國體育健兒的體態、狀態、心態越來越好了。這三“態”,蓬勃於全運會的“灣區答卷”,也展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
從體態感知健康中國,人民的體質、人民的健康、人民的幸福一脈相承。
站上頂尖賽場的運動員,體態往往能彰顯出力量與美感,是國民體魄的高水平代表。這背后,離不開科學訓練、營養膳食以及科技支撐。事實上,這些支撐如今已不再專屬於運動員,而是通過一項項政策、一個個產業、一件件產品,化為全民體育、全民健康的基石。
全民健康需要全民體育來增強,也需要醫療衛生服務來保障。世界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托舉起病有所醫,手術機器人展現醫療技術高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映射健康管理溫度……在這些細節裡,我們更能讀懂“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
從狀態感知拼搏中國,迎難而上、不懼干擾,遇強更強、敢於爭先。
“沒人看好她,但她做到了。”在女子100米欄決賽上,劉景揚力壓奪冠熱門,成為冠軍。曾經兩屆未進決賽,如今一躍奪金,這不是偶然的逆襲,而是漫長拼搏的突破。
生活因拼搏而精彩,人生因奮斗而無憾。“天眼”望宇,是南仁東帶領團隊矢志攻關的碩果﹔絕壁鑿渠,是黃大發率眾日夜苦干的豐碑﹔宇樹起舞,是王興興堅信“足夠努力就會足夠幸運”的斬獲。無數榜樣激勵我們,隻有不懼挑戰、不甘平庸地行進,才能走向人生的領獎台、站上屬於自己的巔峰。
從心態感知自信中國,是中國底氣的內化於心,亦是中華文明的外化於行。
比賽,不隻在爭金奪銀,更在於超越自我。孫穎莎呼吁“理智看待輸贏”,全紅嬋坦言“對錯都是我的腳印”,運動員們爭取最好結果,也更加享受比賽。取消獎牌榜排名,為每一次拼盡全力點贊,大眾看待獎牌的目光更加從容。
辦賽連著辦城,有“面子”更要有“裡子”,注重內涵式發展。開閉幕式,盡顯國際水准、中國氣派、嶺南風韻、灣區魅力﹔賽場內外,高新科技炫酷又實用﹔三地辦一賽,奏響“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樂章。這屆全運會是區域協同發展的折射,是體育、文化、科技、產業的貫通,更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生動注腳。
心態轉變,源於國力積累與文化潤澤對定力與自信的涵養。不久前,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的對接時長由6.5小時提速到3.5小時,創最快紀錄。航天技術的進階,再次証明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有“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的信心,有踏實、堅定的發展節奏。
“同聲同氣。”澳門運動員陳敏琪這樣形容本屆全運會。團結奮斗,上下一心,我們必將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就。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4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