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千帆競發 楚天遼闊(前沿觀察·挑大梁 看擔當)

——湖北省黨員干部在改革發展一線長才干、強擔當

本報記者 范昊天

2025年09月23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武漢東湖高新區光谷中心城鳥瞰。
  張璨龍攝

  宜昌高新區白洋工業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園區現場協調推進項目建設。
  黃 翔攝

  在黃岡市英山縣溫泉鎮沙灣河村,國網英山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協助解決農戶灌溉問題。
  王 江 姚文章攝影報道

  湖北省宜昌高新區白洋工業園,一場大雨過后,不少廠區出現積水。白洋工業園管理辦公室主任譚本相和同事們迅速進行搶排。“企業一旦遇到問題,3分鐘內必須有響應,7分鐘內處置人員必須到場。”譚本相介紹,他們發揚苦干實干、勇挑重擔、一線攻堅精神,住工地、睡板房、拼項目,為園區建設做好全天候的服務保障。

  湖北省委將2025年作為全省“干部素質提升年”,實施凝心鑄魂、對標爭先、強基提能等“六大行動”,前不久專門召開省委全會,審議出台了進一步激勵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中擔當作為的意見,激勵黨員干部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抓發展,以更加拼搏的狀態爭一流,以更加擔當的勇氣解難題。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

  一線攻堅,培育新質生產力

  位於武漢光谷的長飛先進武漢基地生產車間,全自動送料天車系統高效運轉,一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圓陸續下線。

  耐高溫高壓的碳化硅是突破高壓快充技術的關鍵材料,以往,國內新能源汽車使用的碳化硅功率芯片大部分依賴進口。為改變這種局面,2023年8月,聚焦碳化硅晶圓生產的長飛先進武漢基地項目正式簽約。

  項目從簽約到落地並非一路坦途。“當時,這片區域路都沒通、地還未平,而企業希望盡快開工。”武漢未來科技城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魏明介紹,企業的需求就是努力的方向,中心聯合城建、電力、水務等部門抽調30名黨員組建攻堅專班,實行挂圖作戰,保障了項目於當年9月順利開工。

  電力保供是專班面臨的另一大難題。長飛先進項目需18.9萬千伏安的變電容量,必須同步建設高標准變電站。面對電纜需穿越3條重要管線、涉及10余個部門的復雜情況,專班邊服務邊學習,反復優化敷設方案,從選址到實現通電僅用了一年時間。今年5月,工廠正式投產,達產后每年可為144萬輛新能源車提供部件。

  近年來,湖北將重大項目攻堅作為干部擔當提能練兵場,圍繞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等優勢主導產業,推動黨員干部在實戰歷練中增強專業本領和實干精神。

  人形機器人是湖北省重點布局的未來產業之一。湖北科峰智能傳動股份有限公司,長期專注於機械傳動與控制應用領域關鍵零部件生產,想切入新賽道,卻苦於沒有“門路”和技術支撐。

  得知情況后,黃岡市科學技術局迅速組建黨員干部先鋒服務專班,一方面幫助企業聯系兩位院士——擅長運動控制學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學東,深耕壓力傳感器領域的武漢大學教授劉勝,給予技術指導。

  另一方面,推動完善資源保障和協同機制方案,在人才引進、政策配套、資金保障上給予支持,還指導幫助企業完成選址、場地清退、申報方案撰寫等工作。

  今年3月,科峰智能牽頭,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的湖北省機器人控制與驅動技術創新中心在黃岡(光谷)離岸科創中心揭牌,6項關鍵技術聯合攻關項目現場簽約。

  立足科教資源豐富的省情,湖北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發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4%,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27.5%。

  強基提能,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鄂州市東南部,坐落著亞洲首個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距此不遠的中國(鄂州)跨境電商產業園直播中心,來自國外的主播正在向全球消費者推薦無人機﹔二樓的展銷區,各類產品琳琅滿目。

  會客室內,鄂州市臨空經濟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協調服務專班90后干部陳思正忙著接洽客商、推介項目。研究空間展陳、學習裝潢設計、進行工程對接……自4月30日產業園開園以來,他和同事們日夜奮戰,將幾座空房子打造成集選品中心、直播基地、培訓學院、供應鏈中心、賣家中心為一體的跨境電商基地。

  “看,這個門牌就是我們自己設計的。”陳思指著直播中心的幾個功能間,神採飛揚地說,“組織放手讓我們干,讓我們在一線學習提高、展現才華創意,這是對我們的信任。”目前跨境電商產業園已注冊簽約企業286家,入駐重點企業72家。

  鄂州市臨空經濟區通過“學習提能+實踐強能”雙輪驅動,讓黨員干部在推動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中提升本領。目前,已選拔23名年輕專業型干部,組建對外開放、跨境電商、招商引資三大專班,在一線練、在賽場拼。今年以來,臨空經濟區已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77個,總金額417.18億元。

  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湖北開展強基提能行動,實施領導班子成員崗位勝任能力提升計劃、行業系統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計劃等,同時實施對標爭先行動,激勵全省各級部門補短板、爭一流。

  從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往東南驅車大約50公裡,便來到黃石棋盤洲綜合保稅區。自2023年8月封關運營以來,這裡已成為湖北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今年1—7月份,綜保區完成一線進出口總值57.54億元。

  亮眼的成績單離不開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綜保區管理辦副主任李動便是其中之一。深知綜保區發展起步晚、經驗少,他先后兩次帶隊赴蘇州工業園綜保區考察學習,反復測算、優化流程,推動綜保區建立“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業務模式﹔赴江西九江經開區、浙江舟山考察學習后,他將當地經驗與黃石新港、花湖機場資源結合,牽頭設計“門到港、港到門”物流解決方案。

  “解決問題不能等、不能拖。”李動介紹,面對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業務量的持續攀升,他和同事們積極聯合海關創新“分類監管+區內直轉”模式,協調各方優化業務流程,讓企業憑信用等級即可享受“一鍵切換”貨物狀態、當日申報、當日放行等便利,通關效率大幅提升。

  利民為本,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資金到位了,項目推進更有底氣!”十堰市竹溪縣城關鎮黨委書記柏元軍指著剛剛投產的啤酒廠項目二期,滿是欣喜。

  今年初,總投資4400萬元的廖家河村農工旅融合項目啟動建設,包括啤酒廠、幸福農場等四大板塊。

  “萬事開頭難,最難是沒錢。”談起項目籌建,柏元軍不禁感慨,“資金不是等來的,得靠自己爭取。”城關鎮黨委組建15人的政策攻堅專班,建立“日學政策、周研動態、月訪部門”機制,成功將該項目納入省級專項債項目庫,爭取到450萬元資金﹔創新推出“財政資金+社會資本”“拼盤”模式,用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庫,以900萬元預算內資金撬動3500萬元社會資金,一舉解決了“融資難”。

  如今,廖家河村農工旅融合項目順利運營,直接帶動周邊220名村民就近就業。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湖北大力發展鎮域經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號召黨員干部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深入田間地頭服務群眾。

  城關鎮實施“青藍接力”工程,將56名干部分配到7個專班,選派12人脫產到重大項目一線。

  幸福農場建設初期,村民擔心大棚改建影響收成,廖家河村黨支部書記肖勇帶著干部挨家做工作。農戶李康一家最初拒不開門,黨員干部就站在門外隔窗溝通,最終打動了對方:“干部為我們磨破了嘴皮、跑斷了腿,我信他們!”

  農場運行不暢時,黨員干部就對接城區幼兒園,簽訂農耕研學合作協議﹔蔬菜滯銷時,他們連夜聯系商超、食堂,打通銷售渠道。“干部比咱自己還上心!”脫貧戶侯太信說,他靠大棚租金年增收超6000元,兒子也在啤酒廠找到了工作。

  在襄陽市南漳縣李廟鎮主山寨村,南漳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正全速推進,向著2025年大壩截流目標沖刺。這個項目自簽約起就組建了由縣領導挂帥的指揮部,統籌全縣力量重點攻堅。面對征地搬遷難題,縣發改局90后干部余言帶領團隊扎根村組兩月余,挨家挨戶宣講政策、丈量核算,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精准完成每一戶的指標分解。“嗓子說啞、鞋底磨破是常態,但看到村民陸續理解政策、簽約搬遷,再累也值!”在黨員干部的努力下,項目核准提前5個月完成,征地拆遷提前3個月收官。

  “勇擔使命,搶抓機遇,加快建成支點,關鍵在於全省廣大黨員干部奮發進取、敢做善成。”湖北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保持拼的姿態、搶的勁頭、實的作風,以隻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推動各項工作提質效、上台階。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3日 19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