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炎
2025年09月23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正如活水總能找到出路,貿易流向也迅速適應新形勢——中國通過其競爭優勢深嵌於全球生產網絡之中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頻繁加征關稅,加劇了全球經貿的動蕩形勢。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美國關稅政策實際上是在對美國消費者加稅。所謂關稅能有效振興美國制造業的說法,基本上是一種幻想。美國經濟結構側重於高科技和服務行業,若要真正實現制造業回流,不僅可能需要數十年時間,其成效也難以預料。
過去3年,我走訪了許多位於廣東和福建的工廠。這些工廠扎根民營經濟一線,生產范圍涵蓋家具制造、兒童食品加工、消費電子等領域。當美國加征關稅時,這些中國企業具有極強的應變能力,擴展與其他國家企業的合作,統籌業務布局。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這些企業展現出非凡的靈活性和在變化中求生存、謀發展的智慧。雖然面臨美國關稅挑戰,但中國產業鏈仍具備強大的適應性。正如活水總能找到出路,貿易流向也迅速適應新形勢——中國通過其競爭優勢深嵌於全球生產網絡之中。通過這一輪貿易摩擦以來的情況不難看出,中國在外交上愈發自信,經濟上展現了巨大韌性。
中國具有獨特的制度優勢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體系,為其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提供了堅實基礎。中國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在先進制造、機器人、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新能源與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不斷取得新成果。DeepSeek就是一項顛覆性的創新成果,賦能各行業效率與生產力提升。目前,中國已在電動汽車、太陽能、風能等關鍵綠色科技領域佔據全球領先地位,展現出強大的產業整合力與政策推動力。
產業結構的升級不僅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也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產業格局更具互補性。目前,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正在借助《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加快區域內協作,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全面完成,未來雙方將在高科技、金融服務、制造業等領域形成高度互補、協同發展的經濟合作格局。隨著這一格局深入推進,更多國家將參與其中,培育新增長點與可持續發展動能。
長遠來看,中國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特別是在關鍵技術領域的長期規劃和高效執行,將成為中國在全球產業格局中繼續攀升的重要支撐。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在保持高效執行力的同時完善多元反饋機制,也要更加主動、清晰地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避免誤解誤判。盡管一些西方媒體常以偏見視角報道中國,但許多國際主流媒體正日益展現出更為平衡理性的立場。這種趨勢是中國國力的體現,也為更好增進國際理解、傳遞中國聲音創造了條件。
(作者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3日 17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