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不斷強化有組織科研
本報記者 丁雅誦
2025年09月23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戰旗獵獵,鐵流滾滾﹔戰鷹呼嘯,振翅長空。集體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盛況,令北京理工大學師生心潮澎湃。
看到一批批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和戰略重器從天安門城樓前依次通過,不少師生熱淚盈眶——既為大國利器的威武雄壯感到振奮,也為自己能夠參與相關技術研發而倍感自豪。
“此次閱兵中,北理工深度參與了多個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的核心裝備研制工作,所研發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科技成果為新質戰斗力躍升提供了技術支撐。”北理工科研院國防科技研究院副院長李岩說。
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科技報國、矢志強軍,一直是北理工的使命擔當。
“國家所需,科研所向。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就是我們的最高追求。”北理工光電學院院長趙維謙立志做“頂天立地”的研究。
但科研創新之路,絕非坦途。“大約20年前,我國激光領域重大工程遇到一道關鍵考題:需要在無損狀態下,精准檢測一個部件的內壁三維輪廓。”趙維謙回憶道,“這個小部件隻有不到一毫米,如果測量有誤差,便會造成實驗失敗。”
“壓力很大。”趙維謙坦言,“但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我國重大工程的實驗進程,我們必須去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帶著這份決心,趙維謙和團隊成員一次次試驗,一次次攻關,不僅成功研制出相關測量儀器,還創造性提出激光差動共焦跨尺度精准定焦原理,實現了高端光學元件精密檢測儀器的換道突破與跨代提升。
一流創新實踐是培養一流人才的優質資源。建新平台、匯新團隊、擔新項目、作新貢獻,隨著有組織科研的不斷強化,高質量科研人才培育有了更加深厚的土壤。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4座雷達基站矗立於廣袤的田野中。北理工雷達技術研究院幾名博士生已連續3個月駐守在這裡,他們的任務是通過雷達監測空中飛虫的遷飛活動。
雷達陣列以恆定速度旋轉,發出一陣陣低頻的嗡鳴聲,不久便完成了一輪“巡天”掃描。據介紹,探虫雷達不僅能測出千米高空中單隻昆虫的體長、體重、頭部朝向和振翅幅度等參數,還能分辨昆虫類別。一旦虫群遷飛入境,系統便能及時發出預警,為實現超前預防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從內蒙古大草原到渤海之濱,再到雲南瀾滄江邊,為了追尋飛虫的足跡,探虫雷達團隊師生走遍了大江南北。
“雖然辛苦,但學生們收獲很大。”在北理工信息與電子學院副院長胡程看來,讓學生參與到真正的科研任務中,引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磨煉本領、增長才干,是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
面向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如何優化學科專業設置?今年秋季學期伊始,新專業“低空技術與工程”100名本科新生順利入學。
“低空經濟是國家重點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賽道,具有多領域交叉特征。”北理工空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龍騰介紹,“基於這樣的特點,我們構建起學校、書院、學院、國家級科教平台、企業等多方協同的培養機制。本科期間,學生將進入知名科研院所與頭部低空企業實習,實驗實踐教學學時佔總學時約40%。”
近年來,北理工建設人工智能學院、空天科學與技術學院,新增智能醫學工程等專業,著力培養多層次、跨學科交叉復合人才。下一步將持續開展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前瞻性培養,厚植科技創新和人才成長的沃土,努力產出更多成果、培育更多人才。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3日 1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