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講好鄉村故事,也是講好中國故事(新語)

沙 垚

2025年09月23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秋分,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在各地富有地域特色的慶祝活動中,我們看到了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畫卷。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辛庄村,便是千千萬萬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的鄉村之一。

  當晨光漫過燕山南麓,村庄市集上飄來手沖咖啡香,研學木工坊裡傳出沙沙聲。這是辛庄村的尋常周末。近年來,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政策帶動下,一批高學歷新村民來到辛庄村,在政府引導下參與建立整村運營機制。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子,在原有的草莓種植之外,培育了新業態。今年“五一”假期,辛庄村吸引了8萬余名游客。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辛庄村的變化啟發我們思考:現代化的鄉村是什麼樣的?

  先說“業”。鄉村土地“長”出新產業新業態,離不開包容的市場環境和文化氛圍。在北京市昌平區、大興區、密雲區的很多村庄,一方面可以看到草莓、西瓜等農業產業正朝著數字電商和農文旅融合的方向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經現代藝術、美學設計、文化創意元素改造過的鄉村新型文化空間,民宿、餐飲、手作、教育等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

  再看“村”。人們向往的鄉村,一定是環境優美的鄉村。踐行“兩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提升人居環境,實踐空間廣闊。以浙江余村為代表的一類村庄,通過礦山復綠、水系治理極大改善了鄉村環境,綠水青山成為村庄發展的最大底氣﹔通過制度創新,碳匯交易、零碳建筑等可以將生態優勢轉化為持續競爭力﹔通過數字技術工具強化村民參與,提升治理效能。

  落腳點還在“人”。新老村民融合,要處理好原鄉人、返鄉人和入鄉人的關系。當新村民也學著做特色菜、吃出農特產品裡的時令味道,當老村民也會自豪地帶著親朋好友走進“村咖”,鄉村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就悄然發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現代化鄉村是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既保留鄉土根脈又融入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進而形成文明新鄉風。我們欣喜地看到,這樣的鄉村多起來:浙江杭州的青山村,年輕人將新的環保理念和多元的文化空間引入鄉村﹔陝西咸陽的袁家村,村民將關中傳統建筑特色和非遺體驗進行改造和轉化,融入鄉村建設……現代化鄉村,早已超越幾十年前想象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有了更豐富的形態。當然,現代化鄉村的建設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將自上而下的引導扶持與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長相結合。

  變化中的中國鄉村,不僅正在提供一種城鄉融合、面向未來的發展路徑,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為全球南方國家鄉村發展提供寶貴經驗。講好鄉村故事,也是講好中國故事。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3日 08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