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圖景(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質量發展成就綜述

本報記者 賀 勇 蔣雲龍

2025年09月23日08: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千年前的駝鈴聲似乎還在耳畔,悠長的汽笛聲已在絲綢之路上回響良久。

  深居內陸的新疆,如今已經成為一個核心區、一個樞紐地帶。平疇沃野之上,麥浪起伏,青紗帳涌,“新疆糧”為端穩中國碗增添厚重底氣﹔藍天白雲之下,銀鷹凌雲,空中絲路讓內陸腹地變身開放高地﹔戈壁荒漠之間,風機如林、光伏如海,綠色電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600多萬新疆各族兒女團結奮斗、砥礪前行,正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書寫新的歷史篇章。

  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找定位

  在新疆霍爾果斯,35歲的伊力扎提·尼加提是一名國產汽車“擺渡人”,他駕著國產新車出境,到哈薩克斯坦境內交付,再乘跨國客運大巴返回。在霍爾果斯,像他這樣的國產汽車“擺渡人”已有近4000人。霍爾果斯海關副關長李宏峰介紹,國產汽車在中亞市場走俏。今年1—8月,霍爾果斯口岸出口汽車23.7萬輛,同比增長5.3%。

  在新疆吐爾尕特口岸,買買提居馬·沙爾巴依的農閑再也不閑了。家門口的口岸貨場車水馬龍,需要大量用工,他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新疆烏恰縣依托吐爾尕特口岸和伊爾克什坦口岸兩個國家批復對外開放的口岸,注冊企業近500家,每年需要用工數千人次。

  “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新疆,有19個經國務院批准並對外開放口岸。新疆自覺將區域性開放戰略融入國家向西開放總體布局,持續推動對外開放向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拓展,打造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

  今天的新疆,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全球“朋友圈”越擴越廣。2024年,全疆貨物進出口4341.6億元,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跨越2000億元、3000億元、4000億元大關。一年一個大台階,一載一番新氣象。

  新疆不僅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門戶,還是一塊人文薈萃、山河壯美、能源礦產資源豐富的寶地,發展潛力巨大。

  發展的質效在提升。在新疆准噶爾盆地,“油氣新”的發展面貌日新月異。“今年我們再次實現歷史性跨越,新疆油田公司油氣新綜合當量將達2000萬噸。”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開發事業部經理丁超介紹,“在新疆,首個國家級陸相頁岩油示范區建設目標將全面完成,‘四個千億方級’大氣區基本形成,全球首個超稠油開採塔式光熱替代示范工程投產運行,國家科技專項——低碳零碳油氣田示范項目加速推進。”

  產業的鏈條在延展。淖毛湖是哈密市伊吾縣的一個小鎮,曾經人少地偏,如今匯聚了大批企業,上萬名技術工人在此工作。新疆廣匯環保科技公司黨委書記段萱說:“從挖煤開始,我們的產業鏈不斷拓展,現在已形成集煤炭深加工、大宗能源物流和配套服務於一體的千億級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為疆內疆外數十家企業提供服務。”

  從“口袋底”到“橋頭堡”,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到“支點”“基地”“屏障”,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數據顯示,新疆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7499.47億元增至2024年的20534.08億元,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年均增速7.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33495元增至2024年的78660元,現價增長1.3倍。

  在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中破難題

  在阿克蘇地區溫宿縣與烏什縣交界處,一條“巨龍”橫臥於庫瑪拉克河河谷——這就是以247米的最大壩高刷新了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壩建設世界最高紀錄的新疆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

  9月20日,大石峽水利樞紐正式啟動下閘蓄水,標志著這個南疆地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向著全面發揮灌溉、防洪、發電等綜合效益邁出了重要一步。“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向塔裡木河生態輸水34.2億立方米,緩解下游800余萬畝灌區缺水問題,幫助當地群眾實現豐產增收。”項目副總工程師王峰斌介紹。

  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是一望無際的鹽鹼地。“我們80%的地裡都是紅棗,滴灌比以前節水20%左右,大家伙可積極了。”圖木舒克市海安鎮農戶陳洪說。

  從大水漫灌到滴灌普及,從人工放閘土渠“慢跑水”到管道化輸水自動測量,農戶用水成本一再降低。在新疆高質量發展的多次研討會議上,各地市州提出的需求都聚焦於“水”,“只要給水,我們保証發展速度,保証發展質效。”

  一滴水,折射出新疆大地的滄桑巨變:70年間,新疆灌溉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的1681萬畝增長到2024年的9917萬畝,糧食畝產由不足百公斤增長到2024年的524.8公斤,排名全國第一。新疆以佔全國3%的水資源量,交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豐產答卷。

  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一項項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落地生根。16.95萬公裡的農村供水管道如同毛細血管,遍布在新疆廣袤的鄉村,村級以上管道5.46萬公裡,村內管道達11.49萬公裡。新疆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

  力保供水的同時,新疆人厲行節水。在克拉瑪依市,碧波蕩漾的克拉瑪依河穿城而過,克拉瑪依人想盡辦法充分利用每一滴水。克拉瑪依市水務局副局長高甫章說:“今年1—8月,克拉瑪依生產再生水4549.80萬立方米,回用2828.60萬立方米,回用率達62%。”

  做好“水文章”,戈壁變良田。如今,天山南北不僅能看到一片片綠意盎然的綠洲,更能看到一張張因水而興的笑臉。此外,新疆還緊緊抓住影響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關鍵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下功夫,以法治保障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加快釋放能源資源潛力,聚焦“棋眼”大力支持南疆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新疆各項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推動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

  新疆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創造性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各族群眾在來來往往、說說唱唱、聚聚聊聊中不斷增進感情,民族團結的“同心圓”越畫越大。

  以增強認同為目標,文化潤疆深入開展。在英吉沙縣魯英中學,“經典誦讀”蔚然成風。行走校園,《論語》《禮記》《師說》的誦讀聲不時響起。“我們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習慣,深入淺出講解,讓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浸潤孩子的心田。”援疆教師張曉倩說,濟寧援疆還開展73場國學“五進”常態化宣講,當地2.6萬人次積極參與。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在烏魯木齊市固原巷社區,各民族兄弟姐妹一起高唱《我和我的祖國》。這個社區和新疆很多社區一樣,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但是大家不分民族,老人一起參加器樂合唱團、京劇興趣班,孩子們放學后在國學班一起學習。

  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干部群眾結下了真摯的情誼。新疆烏恰縣波斯坦鐵列克鄉喬爾波村,派出所的“馬背警務服務隊”來到牧民庫爾班·買買提大叔的氈房前,為他帶回嶄新的戶口本和代購的蔬菜水果。“騎馬進山區,將服務送到牧民家門口,我們已經堅持了6年,還將繼續堅持下去。”民警加庫普瓦力·拜克堯力說。

  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生動詮釋著“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如今的新疆,活力迸發、動力十足、潛力釋放,一派安定祥和、蓬勃發展的氣象。新疆各族人民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團結一心、勇毅前行,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疆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3日 07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