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波
2025年05月12日08:23 來源:北京日報
19世紀美國著名詩人愛倫·坡在《致海倫》中說:“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古希臘文化在宗教、神話、哲學、文學藝術及科學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礎。恩格斯指出:“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所奠定的基礎,也就沒有現代的歐洲”。在8-10世紀的阿拉伯知識界,古希臘哲學的理性精神和古希臘醫學的實用性受到了追捧,成為阿拉伯歷史上的“言必稱希臘”時代。14-15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打的就是復興古典文化的旗幟,“言必稱希臘”之風盛極一時,雖矯正與恢復了被中世紀閹割了的古希臘文化,但本質上是用古希臘的舊瓶裝資產階級文化革命的新酒。在“言必稱希臘”的基礎上,西方近代思想界的學者建構了以啟蒙主義為特征的新文化。
在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中,毛澤東早年曾有過濃厚的“希臘”情結。他早年接觸了古希臘文化,閱讀了古希臘羅馬文學作品和近代西方著作,組織了“斯巴達俱樂部”等團體,進行艱苦的“斯巴達式”的意志和耐力訓練。他的眼界是開闊的,主張“觀西洋史,當注意中西之比較,取於外乃足以資於內也”。他曾同羅章龍討論把湖南改造成像斯巴達、普魯士那樣的中國先進地區。十月革命后,毛澤東心中的“希臘”想象,從斯巴達、普魯士轉向了蘇俄。1920年3月14日,毛澤東在寫給周世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