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11:41 來源:新華網
潮涌中部千帆競,奮楫爭先正當時。
中部腹地,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中部地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崛起,譜寫出創新驅動、區域協同、綠色崛起的新篇章。
自主創新引領發展新格局
中部地區資源豐富、交通發達,匯聚著全國1/10的土地和近1/3的人口。從單個省份來看,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每個省份各有獨特的資源特色和發展潛質。
在新發展階段,中部地區如何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中部六省,強調科技創新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中的重要意義,為中部地區謀新篇、開新局指引方向。
工人在位於安徽合肥的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忙碌(2020年3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考察中國科技大學時指出,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們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當時我在中科大讀博,總書記說的一字一句,至今刻在我腦海裡,鼓舞著我們加快創新。”“90后”中科大博士方余強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然激動。現在他已是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技術骨干。
在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在進行集成聯調測試(2020年1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在這家年輕的量子科技公司裡,中科大一幫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博士,懷揣“科技報國”雄心,從十幾個人、不到一百平方米的辦公室起步,進軍量子科技產業的“無人區”。
在2019年召開的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在湖北,他提出“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在江西,他指出“技術創新是企業的命根子”﹔在安徽,他鼓勵“要對標世界一流,加強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力度”﹔在湖南,他強調“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高瞻遠矚,殷切期待,激蕩起中部地區創新發展的澎湃動力。
“九章”量子計算機、“人造太陽”、緊湊型超導回旋質子加速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中部地區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能日益強勁。
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光纖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對光纖進行檢測(2016年1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你現在看到的,就是光纖光纜行業最核心的光棒制造。”在位於武漢的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的光纖預制棒PCVD工藝車間,一根管道正在封閉的軌道上來回穿梭。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去那種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須依靠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企業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庄丹說:“如今,我們的光棒直徑已達23厘米,單棒拉纖可達1萬公裡。中國光纖在國際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
科技創新蓄積起噴薄而出的發展勢能。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區經濟總量達到11.8萬億元,為支撐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區域協同增添發展新引擎
在中部腹地,長江、黃河一路奔涌,孕育厚重的中華文明。邁向新時代,區域一體化加速重塑中部新格局:在長江中游,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大南昌都市圈鼎足而立﹔黃河沿岸,鄭州都市圈、山西中部城市群形成“掎角之勢”﹔東部,安徽承東啟西,加速融入長三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國“一盤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層次。
九大科學裝置、九大創新中心、兩大萬億產業集群……在今天的湖北東部,一條由中國光谷出發,連接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咸寧五個城市,沿長江經濟帶延展的科創大走廊正在加速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