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解說詞(第七集):強軍之路 (上)

2017年07月24日07: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幕】2015年9月3日 北京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

【解說詞】

金秋的北京碧空如洗,中國的首都又一次成為世界矚目的地方。

2015年9月3日,中國以一場氣勢恢弘的盛大閱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戰陣鏗鏘,鐵流奔涌,戰鷹呼嘯。

中國共產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精神抖擻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接受三軍統帥的檢閱。

【同期】習近平

我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

【解說詞】

這是中國的和平宣言。

這是強軍的時代鼓角。

這是改革的出征號令。

這一年,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進入嶄新階段,這個古老國度由大向強的腳步愈發堅定。

這一年,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式拉開大幕,一場決定中國軍隊未來的重塑之戰全面打響。

【字幕】深圳 蛇口港

【解說詞】

南海之濱的深圳,像一隻展翅翱翔的大鵬。蛇口港就位於大鵬的頭部。

2012年12月8日,沐浴著初升的朝陽,新型導彈驅逐艦“海口”號,靜靜停泊在這座巨輪穿梭的商港。

上午11時,習近平登上戰艦。

大海天水一色,戰艦破浪前行。一個半世紀前,就是在這片海域,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大門,古老的中國跌入苦難的深淵。

歷史的警鐘仿佛大海的濤聲久久回蕩——強國必須強軍。

【字幕】2012年12月10日 習主席視察原第42集團軍

【解說詞】

告別大海,車發嶺南。

兩天之后,身著軍便裝的習近平又出現在了當時的第42集團軍演兵場上。

在接見駐穗部隊師以上領導干部時,習近平講了這樣一番話。

【同期】習近平

前不久,我去參觀了《復興之路》展覽。我提出了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我想說,我們的中國夢,這個偉大的夢想,就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講,也是強軍夢。

【解說詞】

習近平的南海之行,引發了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

此刻,他當選黨的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隻有20多天。從提出中國夢到提出強軍夢,僅僅10天。

外電評論,習近平第一次外出視察就選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第一次視察部隊就登上戰艦戰車,這意味著中國新一代最高領導人不僅要強力推動中國的改革事業,而且還將引領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隊進一步現代化。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

這個新時代的“勝戰之問”,始終縈繞在三軍統帥的心頭,深深叩問著三軍將士。

【字幕】2013年3月11日 北京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

【解說詞】

2013年3月11日,面對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代表,習近平庄重宣布——

【同期】習近平

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

【解說詞】

他號召,准確把握這一強軍目標,用以統領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斗爭准備,努力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同期】國防大學原副校長 畢京京

可以說,習主席在軍隊一亮相,就傳遞出矢志強軍的政治擔當。強軍目標提起了人民軍隊建設的總綱,發出了強軍興軍總動員令。強軍,成為人民軍隊的主旋律、最強音。

【解說詞】

統帥令出,三軍景從。

強軍!強軍!強軍!

在習近平的率領下,這支從歷史的戰火硝煙中一路走來的隊伍,向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發起新的沖鋒,向世界一流軍隊邁出堅實步伐!

一部人民軍隊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的歷史。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黨指揮槍”等一整套建軍原則制度,到抗戰時期實行精兵簡政﹔從新中國成立后多次調整體制編制,到改革開放新時期百萬大裁軍,僅建國后大的改革就有13次……我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改革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歇。

一支軍隊,隻有勇於變革,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放眼世界,縱觀全局,審時度勢,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字幕】2014年7月30日 習主席視察駐福建某部隊

【同期】

主席同志!列隊完畢!請指示!

【同期】習近平

我來連隊看看!

同志們好!

(首長好!)

同志們辛苦了!

(為人民服務!)

我們這一代人,歷史使命是崇高的。我們肩上的責任是偉大而繁重的。那麼部隊呢,就要圍繞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去實現強軍夢。這是光榮的,這也將在你們的一生中啊,留下難忘的、值得自豪的一個青春篇章。

【解說詞】

廣大官兵從習近平堅定有力的話語中,掂出了新一輪改革的分量。

改革,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

改革,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

改革,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

【字幕】英國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中國周邊形勢圖

【解說詞】

這是國外電視節目中常常對比出現的兩組鏡頭。

一組是,在世界各地的港口和海峽,懸挂著五星紅旗的貨輪川流不息。另一組是,在中國的周邊,外國軍事基地密密麻麻。

一支軍隊,根本職責就是利劍在手、枕戈待旦,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同期】海上維權官兵

我是中國海軍軍艦,請立即離開!請立即離開!各部位注意加強觀察警戒。觀察組警戒組人員就位。做好反恐反海盜准備。火炮做好對海射擊准備。

170發現目標!90度方位,距離10公裡,注意保持!

明白!

注意!我是中國海軍航空兵。你即將進入中國領空,立即離開!立即離開!

【同期】軍事科學院專家 羅援

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強國夢就難以真正實現。歷史的規律表明,經濟社會發展到哪一步,國防實力就要跟進到哪一步。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必須有與之相匹配的軍事力量。

【解說詞】

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軍事革命驚濤拍岸。加緊推進軍事變革成為大國贏得戰略主動權的共同選擇。

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俄格戰爭,眼花繚亂的戰爭背后,是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的特征更為鮮明,武器裝備向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發展,戰場空間向太空、網絡、深海、極地拓展……

世界新軍事革命速度之快、范圍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這既為人民軍隊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嚴峻挑戰。

機遇稍縱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勢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臨時拼湊的一萬八千多人,竟然在泱泱大國長驅直入,索取了四萬萬五千萬兩白銀的賠款,創下了世界戰爭史上的紀錄。

從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強迫舊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多達750多個。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次“剜心之痛”,被習近平反復提起:“軍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將是致命的。我經常看中國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慘情景就痛徹肺腑!”

【同期】海軍研究院專家 尹卓

事實上,清軍也曾嘗試過改革。然而,清軍只是在裝備上尋求改良,但是不追求根本性的改造。大清帝國屢戰屢敗的原因非常多,單從軍事上來說,很重要的就是作戰思想、作戰指揮、體制編制等方面的僵化和落后,被時代遠遠拋在了后面。

【解說詞】

誰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誰就會陷於戰略被動。

這段歷史就是最好的例証。

【字幕】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

【解說詞】

渤海灣畔,雨霧蒙蒙。

2013年8月28日,習近平登上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同期】海軍遼寧艦艦長 張崢

主席同志!

海軍遼寧艦儀仗隊,列隊完畢,請您檢閱! 艦長張崢!

向左看齊!

【同期】習近平

建設強大海軍的光榮使命,做開創性的工作。

【解說詞】

這是黨的十八大后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習近平第三次視察海軍部隊。

海浪拍打戰艦。習近平的話語振聾發聵: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我們不僅要趕上潮流、趕上時代,還要力爭走在時代前列。

改革,是弄潮的歷史自覺,也是直面問題的政治勇氣。

2014年,來自當時七大軍區的7個旅,挺進內蒙古草原深處,在一個叫做朱日和的地方,與我軍第一支專業藍軍旅進行實兵對抗。

7支部隊,大都是赫赫有名的勁旅。交戰的結果卻是6︰1。藍軍大勝,紅軍慘敗!

朱日和沖擊波,震動了全軍。

習近平尖銳地指出,要說有短板弱項,能打仗、打勝仗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項,有的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令人揪心!不改革,軍隊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

【同期】軍委訓練管理部部長 黎火輝

朱日和系列演習暴露的問題,說明我們實戰化還差得很遠。多年沒打仗,太平意識有所滋長。習主席反復強調軍隊是要打仗的。我認為,能打勝仗,正是這次改革的邏輯起點和核心指向。

【解說詞】

軍事上落后會被動挨打,而政治上蛻變則不打自垮。

野曠天低,風急雨驟。一場反腐風暴席卷全軍。

【同期】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

中共中央決定給予徐才厚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嫌受賄犯罪問題及問題線索移送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軍事檢察機關依法處理。

【同期】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

中共中央決定給予郭伯雄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嫌嚴重受賄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軍事檢察機關依法處理。

【解說詞】

郭伯雄、徐才厚盤踞軍隊高層多年,扭曲了政治生態,毒化了軍營風氣。多少老同志痛心疾首:這還是我們那支曾經令敵人膽寒的威武之師嗎?

習近平嚴肅指出:如果不通過改革從制度上根本解決問題,在一定條件下這些問題就可能死灰復燃,久而久之,軍隊就有變質變色的危險。

【字幕】福建 古田會議舊址

【解說詞】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要知道從哪裡來,更要知道向哪裡去。

2014年深秋,習近平率領400多名高級將領來到閩西古田,召開新世紀第一次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人民軍隊當年脫胎換骨的地方汲取力量。

漫山紅遍,層林盡染。溫故知新,尋根溯源。

這是后繼者對先驅者的緬懷追思,也是改革者對先行者的庄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