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以人為本﹔鄧小平理論﹔重要特征
以人為本就是把廣大人民群眾看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和動力,把實現人民群眾的政治、經濟、文化利益看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強調尊重人、解放人、發展人。尊重人是指尊重人的利益、尊重人的權利、尊重人的勞動、尊重人的創造、尊重人的自由等﹔解放人不僅是指政治上的解放,而且是指使人擺脫愚昧和貧困的奴役,走向文明和富裕﹔發展人是指使人的德智體美勞和諧完整的發展,個人潛力和智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個人需要得到全面豐富和滿足,使人的現代化和經濟社會的現代化互相促進、協調發展。我國古代就有豐富的愛民為民思想,如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思想,黃宗羲更為直接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本思想等,但他們都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為了“得民心”進而“得天下”,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民為本”,隻有無產階級政黨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以人為本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人本觀,貫穿於鄧小平理論的各個方面,在鄧小平理論中都得到了光輝體現。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它作為重要的執政理念,貫穿於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方方面面。
一、體現在社會主義本質論中的“以人為本”思想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在